比特币迎来反弹背后,市场暗流涌动
作者:秦晋
如果说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那么比特币就是全球加密市场的风向标。它的一举一动或许都在暗示未来全球加密市场的走向和趋势。
比特币今日迎来一波小幅反弹,该波反弹背后伴随的是美国监管、币安被SEC打压以及华尔街传统金融巨头争先入场等事件的关键时刻。所以这一波反弹与以往历次反弹相比,给外界传递的信息非常让人值得玩味。
6月16日,美国基金管理巨头贝莱德的iShares部门向美国SEC提交申请现货比特币ETF的文件。根据该文件显示,该基金的资产将被命名为iShares比特币信托,基金资产主要将由托管人代表信托持有的比特币组成。
Morgan Creek Digital 联合创始人 Anthony Pompliano随后表示,贝莱德申请的并非比特币 ETF,而是一种比特币信托。这些产品只是在技术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监管和批准方面,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最终的结果是相似的。Pompliano 还表示,该产品如果获批发行将可能使 GBTC 被迫引入每日赎回及削减费用来与之竞争。许多华尔街公司可能会推出快速跟进的产品来与贝莱德竞争。
6月20日,数字资产交易平台EDX宣布正式启动并开放交易。EDX 由嘉信理财集团、Citadel Securities、富达投资、Paradigm、红杉资本和 Virtu Financial 等公司支持,旨在通过可信赖的中介机构实现安全合规的数字资产交易。
据介绍,EDX 是一家面向机构客户的非托管交易平台,并不会直接处理客户的资产,而是为客户提供一个进行加密资产和美元交易的交易市场。在 EDX 上交易的产品包括 $BTC、$ETH、$LTC 和 $BCH。
我们从EDX中大概可以概括出的几个关键词:出身美国、合规、金融巨头、不面向散户,不托管资产。也可以说,美国华尔街金融势力推出了自己的加密交易所。未来美国机构可以在自己的合规交易所进行加密资产交易。事实上,在上一轮周期叙事中,美国主流机构代言的交易所FTX因为自身经营不善,以及竞争对手打压而倒闭,导致大部分机构资产受损严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有效、成熟的合规监管框架,来监管FTX对自托管资产的管控。而EDX有效避开了上述的两个短板:合规与资产托管。
野村证券旗下Web3风投机构Laser Digital的CEO Jez Mohideen认为,围绕加密货币的监管辩论,将在决定机构采用加密货币的未来发展轨迹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所以在下一轮主流加密叙事中,美国主流金融机构还会更加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到这场历史上重要的技术造富运动之中。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EDX应运而生也在情理之中。不同的是,这一轮为加密行业护航的除了华尔基传统金融机构之外,又增加了一个保护层「合规」。
所以回到SEC监管合规话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SEC重拳捶打币安之前,华尔街金融势力或许已经为推出合规加密交易做好了充足准备,SEC主席在这次加密严厉监管中的主要角色或许并不是外界所理解的那个一脸正气、铁面无私的加密学者,也不是那个外界所说的德不配位、力小而任重的对加密不友好的监管者。
要知道,在1979年,Gensler 就加入了高盛,30 岁时就成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在2009 年至 2014 年,Gensler就曾担任美国CFTC第 11 任主席。
在2018年4月MIT科技评论杂志论坛上,Gensler曾表示区块链技术对整个金融行业来说是好事,然而基于该技术产生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相关代币发行集资活动(ICO)仍然无法可依,没有现成的法律法规来监管这个行业。
相反,作为犹太人出身的Gensler恰恰而是一个位为华尔街金融力量代言的加密开路者。这样看,这个或许就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刻意安排。与此同时,币安所面临的严酷监管更不会是简单的重罚,还有来自华尔街金融力量的激烈竞争。
而在同一天6月20日稍早,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已申请监管许可,为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提供托管服务。该行商业银行部门负责人David Lynne 表,我们正在打造自己的数字资产和托管业务,我们刚刚向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提交了数字资产许可证的申请。
EDX非托管,而德意志银行提供可托管服务。我自己的理解,世间的一切,都不是机缘巧合。
当我们回顾加密行业在过去半年多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时,表面看,无非就是香港加密新政,和美国加密监管。中国香港在积极张开怀抱拥抱加密企业,美国华盛顿在密集输出重拳捶打加密企业。一东,一西,一个欢迎,一个驱逐,但他们最终结局或许是殊途同归,都在为自己的加密行业发展利益添油加力。不同的是香港在开始拥抱加密企业时,就把发展企业规范、监管框架提前布局到位,而美国则是开始拥抱加密企业时,没有明确的发展规范和监管框架,事后则意识到监管之于加密行业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规范、制定监管政策。在推出自己的加密交易所。
未来加密行业的发展与演进或许会超出我们所有人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