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创新与内生困境:Crypto在迷雾中航行
作者: YBB Capital Researcher Zeke
一、AI是必然,但Crypto x AI?
2025年伊始,幻方量化所打造的DeepSeek就给AI圈投下了一枚“核弹”。一个仅使用2048块英伟达H800 GPU,训练成本558万美元(约为Meta的十分之一)的中国AI模型在MMLU、GPQA等基准测试中直接做到了跟GPT-4o、Llama 3.1掰手腕的程度,甚至在复杂推理、中文语义理解等纬度上略微超越了这些来自硅谷的顶尖大模型。美国对于中国进行了长达多年的芯片封锁,却在DeepSeek的算力沙盘上遭遇了戏剧性解构,围城之下的中式AI终于发展出了符合国情却又匹敌尖端的技术路径,一套开源、低价、同质的组合拳直接击穿了美国的算力护城河。
在性能上永远略逊美国一筹的中国科技产品总是给我一种廉价、抄袭的刻板印象,我相信这同样也是大多数人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品的直觉认知。但这次的DeepSeek确实不一样,我暂且不聊使用体验是否高于ChatGPT这种主观性较强的感受。仅从美国政坛与科技巨头频繁提及此事的紧张反应来看,中国这次扮演的已经不再是技术跟随者的角色,而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震动也十分强烈。
虽然首先遭到波及的是我的钱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是对传统AI发展的误判所致,但我还是想谈谈我的看法,也就是关于DeepSeek对Crypto的冲击。
1.英伟达在这次事件中受伤最重,一是AI算力需求遭到质疑,二是英伟达的软硬体统一计算架构“CUDA”被绕过,熟知AI领域的朋友,应该对CUDA并不陌生,这是推动现代AI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大模型开发商在使用英伟达GPU时,一般是基于CUDA做研发。使用CUDA对开发者的要求较低,因为CUDA里已经封装好一些函数,使用时完全无需理会太多细节,但肯定会损失执行效率。
由于CUDA是通用型编程框架,因此会导致训练模型时损失一些灵活性。 DeepSeek的做法是直接使用PTX(英伟达为GPU设计的中间指令集框架),以绕开硬件对训练速度的限制,可缩短训练时长。其他模型训练时长要10天,DeepSeek 5天就能完成。这同时也意味着,倘若DeepSeek未来有意去适配中国国产的GPU,在硬体适配方面将更得心应手,那么英伟达的AI芯片宝座也将产生动摇。(本段源自韩国未来资产证劵对DeepSeek训练环节分析的报道)
除了股价下跌会对与美股有强关联的币圈产生强烈冲击外,我个人认为长期来看对去中心化算力项目反而是一件好事。首先是更多的个人GPU在未来也能发挥余热,其次DeepSeek小而美的开源模型路径如果能够成功,将会倒逼大量AI公司被迫开源,未来本地部署与二次开发所需的算力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以DeepSeek R1最小参数1.5B至最大参数70B的硬件需求来看,从最低NVIDIA GeForce GTX 1660 Super到40系、50系,再到专业级的A100、H800 GPU 都有再次贡献多余算力的机会。对于目前存在感比较透明,算力供应又有些鸡肋的去中心化算力项目来说或许是一次翻身的机会(当然,前提是延迟能足够低的话)。
2.AI框架类项目是DeepSeek投下“核弹”之前,Crypto内最炙手可热的新兴赛道,也是我在春节前写过的最后一个赛道。如今在DeepSeek的轰炸之下几乎都在往归零靠拢,毕竟别人只用600万不到的成本就能和OpenAI同台竞技了,而我们FDV十几亿的龙头项目还未产出一些可以被称得上具有实用价值的AI Agent。
我们从铭文时代起就在近乎偏执的追求资产化,当下币圈对资产化的包容程度已是相当开放,完全不上链的AI框架项目只需要一个开源的Github代码库加一个社交账户就能发币,如此“以库化币”的代价是必须要能接受某一天被传统AI公司投掷出的二向箔的降维打击。
AI发展的黄金时代下,传统互联网企业能祭出的大杀招不会仅有这一次的DeepSeek,中美博弈之间AI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快,Crypto在AI的上下游中究竟要与哪些方向进行结合才能凸显出去中心化的优势,并且不会被一个莫名其妙的AOE打死,才是问题的关键。粗分Crypto x AI的技术栈,我们可以分为算力层、数据层、中间件层、应用层。在现今的这些分层里,我始终感受不到Crypto存在的必要性,如果从未来的角度考虑隐私与安全可能是很好的角度,毕竟AI Agent取代或辅助人类工作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AI处理的工作资料、私人资料的如何保证隐私或许是传统互联网公司无法解决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如果一个AI Agent能有付款的权限,如何保证钱包的安全也将成为一个问题,将区块链作为AI模型的合规性审计层,应该是我们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是激励该往那方面激励,通过激励除了能催生算力层、模型共享等,事实上还能让人类教会AI如何与虚拟世界交互,不同于LLM训练时天然拥有数十年全世界互联网的语料知识,教会AI如何正确行动其实需要人类不断的标注正确位置。就像教会视觉模型辨认什么是动物,什么是汽车那样,而这点不是靠外包公司找一群大学生就能完成的事情,催生一个能与虚拟世界交互的AI Agent需要一个庞杂的去中心化网络,通过无数个人类个体去教会AI,这也是一种方向。这点在我过去的文章中也有更详细的谈论,而围绕激励还能做什么?与DePin结合教会智能体与现实交互、激励AI获取注意力、激励关于AI的二创(比如Bittensor的激励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Token激励机制由AI自动化调整(关于这点衍生自我在之前文章中的一个疑问,原话如下:当一个去中心化项目变得无比庞大并进入主流时,在通缩通胀上究竟该怎么做呢?是依靠规则简单的代码,还是听从于只有几人或者几十人的项目方?又或者是那些灵魂人物?噢,对了,我们还有治理代币。只不过治理代币在解决女巫问题前毫无意义。民主投票永远无法在治理提案体现,毕竟a16z只用几个钱包就能否决一个大型社区的赞成票,那投票又有什么意义呢?等等。
我们确实无法像传统互联网公司那样聚合一批高精尖的AI人才,购买或租用一个大规模GPU集群来训练,在区块链里再造一个DeepSeek自然是痴人说梦。Crypto存在的意义是赋予另一个领域不可取代的去中心化特性,就像我们曾赋予过金融自由。AI是人类必然的叙事,但Crypto究竟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3.我是第一次在文章中谈及Wordcoin,这个由Sam Altman发起的加密乌托邦项目即便是现在看来我也觉得有些无厘头。是否录入虹膜,意味着你需要在国家监控与企业监控之间做出一次选择,这种事情仿佛是置身于黑客帝国中选择吃下红色药丸或蓝色药丸。
不过全民收入或者说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在这个阶段看来也许不再是一个笑话。能够本地部署匹敌尖端大模型的DeepSeek已经让智能体出现在中国的医院与政府单位中。依据麦肯锡2024年的预测报告,最快在未来六年后将有50%的岗位被AI所取代。未来版本的Wordcoin甚至可能将由政府来统一发放,如果这一进程在不断加剧,那么普惠金融概念的相关Token可能也会大量出现并被反复炒作,按五、六年的窗口期来说,也与川普的任期吻合,那么这位加密总统是否会发行一个类似的Token?我认为极有可能。
4.依据埃隆马斯克近期所述的言论,AI或将包揽25年的诺贝尔奖。那么通过区块链筹资(甚至贡献算力、存储、方法等多种资源)推动AI科研我认为比现在的DeSci要更有趣且更有效,或许我可以将其称为Decentralized AI Science?即DeAIS。
二、Meme Coin不再Meme
曾经我们分析Meme Coin谈论的是亚文化、社区共识、传播效应。而如今枯坐于GMGN前的我,每天分析的是阴谋集团、车头地址、Dev的老鼠仓。当一个CA被发到各个土狗群时,就是冲锋时刻,今天的Meme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更离谱,在现阶段的Pump.fun中别说找到一个拿着能安稳睡觉的Token,你也许只是上个厕所,K线就直接坠崖了。
资产发行门槛的不断简化,区块链的高度匿名性都促使这种疯狂的赌场文化愈演愈烈,一个不知名的草台班子就能将币圈当作提款机。而Meme的演化方向也越来越随意,不仅是上文所述的以库化币,而是任何事件、任何人甚至是任何AI都可以化币。没有文化内核,没有共识凝聚,所谓开宗立派的龙头只需要几个星期就能被人彻底遗忘。从Trump开始的名人币风潮也仅仅只维持了一个月,在米莱总统的一条推特下,数亿资金从Sol上再次流向圈外,Meme至此开始退潮。而米莱总统对此的反应也很简单,删掉推特,回复众人:我不知情。
AI的高速发展已经夺走了这个世界过多的注意力,技术派的发展寸步难行。放弃价值投资的散户,只能在杀猪盘里赌自己是少数幸运儿。日渐稀缺的流动性被反复提取,映射于现实之中的是Cex与Dex内日复一日的红色K线,以及传统资本和圈外人对于山寨的不屑一顾。
三、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周期定律明显已经失效,所有刻舟求剑的思路都难索遗剑。BTC走牛并不意味着山寨走牛,但BTC走熊山寨一定得熊。我们对于山寨的认知必须得革新,山寨市场已经不是一个白皮书就能支持起的市场,一个上线在头部Cex中的大型项目必须足够成熟才能支撑自己的币价。
回看过去七年的代币增长,在2017年的市场里上市代币仅有不到2000个,而在2024年上市的代币已接近25000个(数据源自CoinGeko,包含已下架代币),代币数量的指数级膨胀,本质是区块链低熵价值体系向高熵噪声系统的不可逆演化。当2017年每个代币还承载着"颠覆世界"的理想,2024年的代币已演化为流动性退出的筹码。更多代币的出现并没有带来更多创新与落地,但明星项目高昂的估值对于市场流动性的需求却在指数倍增。
正如上文所述,得不到外部世界的认可,散户也支撑不起这些项目的估值。大部分山寨项目的上市往往就是历史最高点,而Binance则是最后一站。币圈需要一次革新,明星项目应该对得起它们的巨额融资,Bybit试行的项目财报公开披露或许是一种解。但依我个人愚见,市场需要一次深熊,重塑如今山寨项目的估值体系与上市标准。
四、迷茫
我曾在Ton上看到过一丝光芒,认为Crypto消费级应用的开端已经到来,但这短暂的光芒随着Tap to Earn的风潮退去随之消亡。在五年前DeFi所衍生的流动性挖矿让币圈经历了无比风光的巅峰时刻,在五年后我们唯一成功的领域还是仅有DeFi。
我与圈内人现如今沟通的话题也很简单,你买BTC了吗?做空了吗?给个CA呗。所有人都很迷茫,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正确的方向,除了BTC之外,买任何一种代币都睡不了一个安稳觉是币圈的现状。Diamond Hands在今天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如果你不买BTC,那么它更像是傻子的近义词。
而当我打开手机里的各种链媒时,仿佛是在看纽约时报和八卦媒体,种种现象都折射出这个圈子的希望大多已经寄托于政策和眼球了。以一个VC的角度而言,我们未来或许应该只投资工具类产品,资产发行平台成为一个卖铲人,收租者,以求生存。
结语
显然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现状,尽管当前Crypto看似陷入方向迷失的迷雾,但DeepSeek的成功,向我们证明革故鼎新依旧是突破穷途困境最有效的路径。Crypto在当前有史上最好的政策面、关注度、资金量以及厚实的基建,在不远的未来还有诸多山寨ETF能为币圈再注入一次流动性。我们明明处在主流之中,但却困在自己的围城之下。如今Meme Coin的退潮背后或许正藏着一个转折点,人类的未来里未必只有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