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的去中心化":Hyperliquid事件背后的DEX与CEX之争

2021年美国散户与华尔街做空机构之间围绕 GameStop 上演了一场"散户大战华尔街"的剧情。3月26日,加密行业再次上演此剧情。有一位巨鲸,仅凭一己之力,差点让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损失将近$230M。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拔网线"事件,它涵盖了去中心化的危机、一个理念的被迫妥协,以及加密交易生态中各方利益的激烈角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盘这场事件:散户真的赢了吗?谁又是这次事件的最终赢家?

散户逼空,机构认输,Hyperliquid 断腕止血

JellyJelly 遭遇了空头挤压,短短一个小时(SGT: 21:00-22:00)狂拉 429%!随后,Hyperliquid Vault 接管了一位交易员自爆后的空头仓位,一度浮亏超 1,200 万美元。

当时的情形可以说是命悬一线:只要 JellyJelly 再涨到 0.15374,Hyperliquid Vault 2.3亿美元的资金就要全军覆没。随着Hyperliquid Vault 里的资金不断流出,JellyJelly 的清算价也会被进一步压低,形成死亡螺旋。

攻击者精准利用了Hyperliquid系统的四大致命漏洞:

  1. 非流动性资产缺乏真实头寸限制

  2. 薄弱的预言机防操纵机制

  3. 自动仓位继承制度

  4. 熔断机制的缺失

这不仅是一次交易操作,更是一场对系统性弱点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将Hyperliquid推向了两难境地:要么坐视2.3亿美元金库面临清算风险,要么放弃"去中心化"原则,使用紧急措施干预市场。

此时,市场情绪达到了顶峰,许多个人投资者纷纷加入围剿行动,同时一些有影响力的KOL发文@各大 CEX 创始人"参战"。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在推文中回复社区成员建议币安上线JELLYJELLY 的推文,引发了 JELLYJELLY 价格的再次波动。

大家正在一起围猎赌场,散户都想让 Hyperliquid 原地去世。

就在散户们以为胜利在望时,Hyperliquid启动紧急验证者投票,彻底下架JELLYJELLY代币。这一决定在两分钟内就达成了"共识“,Hyperliquid火速发表官方声明,宣布治理委员会已紧急介入并下架涉事资产,展现出平台对"稳住市场"的态度,强行平息了这场逼空风波。

"两分钟的去中心化":Hyperliquid事件背后的DEX与CEX之争

这场史上最狠的围剿行动,最后居然是机构先"认输"退场。

DEX 的"去中心化"成疑:自由市场幻灭?

Hyperliquid 事件说明,即使在2025年,一个完全的DEX仍然只存在于幻想中。

此事,也暴露了 Hyperliquid 的一个重大漏洞:允许在小市值、低流动性的币种上开出超大头寸,而这些头寸在清算时市场根本找不到对手盘来接。换句话说,市场深度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单子,一旦逼空,流动性直接崩溃,清算机制就成了摆设。

Hyperliquid 自身应该是一个发牌的荷官角色,但它现在自己坐上了牌桌。而且在接下的赌局之后,情况对自己不利时选择变回了荷官,直接关掉了赌场。

市场对 DEX 的信仰崩塌,Hyperliquid 让"去中心化"变得格外讽刺。2分钟之内通过的”共识”;治理委员会说改规则就改规则;说关交易对就关交易对;甚至比很多 CEX 的动作还快。不经让人开始怀疑:所谓的"去中心化",是不是只在行情稳定的时候才有效,一旦市场失控,就会变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如果 DEX 也有"强制下架",那去中心化的意义到底在哪?到底是 CEX 更稳定,还是 DEX 值得信任?

去中心化理念与资本效率的矛盾,DEX VS CEX 谁更可靠?

如果单看"去中心化"这个标签,DEX 似乎更安全,因为资产永远在你钱包里,不用担心中心化机构挪用。加上 AMM 机制,DEX 确保了去中心化交易的可行性,但缺点也很明显——流动性差、滑点大、无常损失,体验感一般。大部分人用 DEX 不是长线屯币,就是撸个空投,真要日常交易体验感很差。

CEX 好用,深度足,功能强,做合约、撸现货都很丝滑,但有利有弊:钱一旦存进去,生杀大权就不在你手里了。Mt.Gox 被黑、FTX 爆雷,这类"归零"事故发生得太多,没人能保证下一个不会是自己手上的 CEX。

Hyperliquid事件正是这种两难困境的典型体现:去中心化理念与资本效率之间的天然冲突。要追求绝对的去中心化,资本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而追求最高的资本效率,则往往需要某种程度的中心化控制。

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是坚持去中心化原则,接受可能的系统性风险和资本效率损失,还是在必要时牺牲部分去中心化,以保障系统安全和资本效率?Hyperliquid选择了后者,在面临巨额亏损时"拔网线"保护协议,但这也使其遭受了严厉批评。

值得玩味的是,许多批评者自己也曾面临类似的两难选择。批评者中的BitMEX在2020年3·12事件中也曾"拔网线",直接宕机,外部对BitMEX这个举措褒贬不一。有人当时若不采取紧急措施,可能会对整个加密行业造成灾难性后果。这一事实突显了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加密市场发展下一阶段:优势互补与边界模糊

展望未来,DEX可能会朝着"部分中心化 + 透明规则 + 必要时介入"的方向发展,而非追求"100%去中心化 + 放任市场"或"100%中心化 + 黑箱状态 + 时刻介入"的极端。

在加密文化和资本效率之间,新一代DEX将寻求某种平衡点,既保留足够的链上透明度和用户控制权,又能在危机时刻有效保护系统安全和用户资产。这种平衡不是对理念的背叛,而是对现实的务实响应。

CEX同样也面临这转型,面对用户对资产控制权的担忧与DEX带来的竞争压力,CEX正在进行一场以Web3钱包为核心的战略转型。不管是头部的交易所、老牌交易所、新锐交易所,都在尝试通过"CEX+Web3钱包"模式兼顾中心化交易的便捷与去中心化的安全保障:

  • OKX是这一趋势的最佳例证:通过积极发展钱包业务,OKX不仅拓宽了业务范围,更成功稳固了其行业第二的市场地位。

  • 币安早在2018年就收购了Trust Wallet,但重视程度有限。直到DEX市场崛起对其构成实质性竞争压力后,币安才开始真正认真对待其Web3钱包业务,显著加大了研发与营销投入,试图将其打造成生态闭环中的核心组件。

  • 老牌交易所Gate.io同样紧跟趋势,构建了自己的Web3钱包,还特别设立了创新区,专门网罗热门Meme币和新兴项目,以满足用户对高风险高回报资产的交易需求。

  • 近年成立的行业新锐Coinstore也早已前瞻性地推出了全功能Web3钱包,并率先接入多链生态系统。这种布局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资产管理选择,也使Coinstore在日益激烈的交易所竞争中差异化定位。

这种转型不仅是对用户需求的回应,更是对行业发展逻辑的顺应。通过整合Web3钱包功能,CEX既保留了中心化交易的深度与效率,又为用户提供了自主掌控资产的选择权——用户可以决定何时将资产置于交易所托管以获取便捷性,何时转入自己掌控的钱包以确保安全性。

随着行业的成熟,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有边界的去中心化"与"透明的中心化"共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能够在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参与者,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兼具CEX的高效与DEX的透明,这或许正是加密交易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不是理念的对立,而是优势的融合。

从业7年-专注一级市场


微信:btc9767
TELEGRAM :https://t.me/btcok9

具体资料介绍

web3的一级市场千万收益的逻辑


进群点我



qklbishe.com区块链毕设代做网专注|以太坊fabric-计算机|java|毕业设计|代做平台-javagopython毕设 » "两分钟的去中心化":Hyperliquid事件背后的DEX与CEX之争